从剑桥第一的外国人那里学来的知行合一

前几天在小红书看了一个外国人发的视频(人家第一句说自己剑桥第一就很吓人)

他重新阐释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: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诚。字面意义上我们理解成知是知道,行是行动。但这个外国人的说法是,知行合一的意思是,知和行是一体两面。并且他把知行合一解释成了四个步骤:知道-实践-反馈-迭代。

而不仅仅是把知当成information,在获取信息之后并不是真的知,要实践才是真的知。

那让我们活学活用一下,就是说这个人的这个视频,简单来说information就是知行合一的重新阐释。但如果要把学到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上,就需要行动,而不仅仅是加收藏夹。

譬如最近看了一本很美好的书《万历十五年》,相比起看完就算完,在看完那个视频之后,我选择了写读后感,在这本书里,万历、张居正、申时行、李贽、戚继光、海瑞这群人的生平、其中提到的一条鞭法、数目字管理、鸳鸯阵法,都是知识,而不是知道。

这本书里作者的“道”在于他研究历史的方法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大历史观:叙述要详尽,结论却要顾远不顾近。再回头思考他的各个篇章,其实张居正做得越悲壮舍己、申时行越圆滑处事、海瑞越正直、戚继光再务实再是一个好将领,都敌不过升平底下制度的混乱。

我所读到的知识背后,诉说的故事,是万历十五年虽然看上去四海升平,但实际已经无药可救,皇帝逐渐非人化为一个道德上的偶像傀儡、能臣无法挽回制度上的腐朽、制度上的求新求变求真只会被文官集团的巨大惯性牵拉,而武官也多为掣肘、所提到的李贽,实际上也是一个思索并不彻底的人,或者国家的思想现状凝练在这个人身上,需要批判的就是地主阶级可他自己身处其中,而他期望人性的解放,却又说不到点子上,觉得自己的书需要或焚或藏,却没有想过要改革人才选拔的体制。

那场还在持续的战争和已经从我生命里消失的女人

上周和爸爸打电话,一个小时过后他终于忍不住了,“好了感谢局势专家赵文可的点评,今天的国际时间到此结束。”

少有的我能爹过爹的时刻。

那一个小时里我长篇大论俄乌冲突的走向

而俄罗斯打赢之后,要考虑的是对乌克兰这片土地,以及土地上人民的处分。

真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就爹了这么久。


此前战争远得很,甚至不比鬼神,但慢慢地国际新闻走到我的视野里来:选举、就业、收购、关税、战争……

而在这些所有于我无涉的事件之中,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走向总是让我异常执着,不放过相关的风吹草动,往往还要发给友去讨论。


回忆过去的事情,以及意识到过去带给我的印记是可笑的,我突然意识到对这场战役长久的关注……因为不能再执着于那个人,就开始执着过去的时光,执着那个我为开战惶恐,而她安然睡着的早晨。

Section 3

This is the content for section 3.